欢迎访问潍坊韩忠玉信心教育研究中心官网!
| 设为首页 | 整理收藏 |
高级搜索
ArtCMS
当前位置:
首页 >> 文章频道 >> 论文选登 >> 浏览文章

用“顺势引导法”关注待优生

来源:不详 | 编辑:admin | 发布时间:2011-04-27
内容导读:     用“顺势引导法”关注待优生 音乐教研室   张明玺   王君梅 我们提及的这种方法叫做“顺势引导法”或“顺势修剪法”。就是总结实践了信心教育法的尊重、平等、潜能激发等方面的内涵。叫顺势修剪,就是充分利用树……

 

 

用“顺势引导法”关注待优生

音乐教研室   张明玺   王君梅

我们提及的这种方法叫做“顺势引导法”或“顺势修剪法”。就是总结实践了信心教育法的尊重、平等、潜能激发等方面的内涵。叫顺势修剪,就是充分利用树的长势修剪,把旺势的枝条修剪成养眼、能用的材料。

在教育教学实践中,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,一个班级能有不少学生处于“待优生”位置,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,这些孩子被当成“残苗”、“歪脖子树”、而置于自由发展状态。这批孩子大多个性强,本性善,精力旺,叛逆心理重,如果我们采取强化、硬性的管理措施,势必会让他们反其道而行之。但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策略,换种方法把他们内心深处最本能的力量挖掘出来,并进行有效地引导,也许会让“残苗”长成“参天大树”。即使长不成参天大树,也好使他们游刃有余地生存于社会。

面对这种局面,我们深入理解研究信心教育法倡导的尊重、平等、潜能激发等方面的内涵意义,开动脑筋,研究策略,进行了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,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。在实践中,我们采取了下面几个策略:

()坦诚仁爱,用“首领”、“家长”、“朋友”等角色淡化“教师”角色。

在教育教学实践中,最忌讳的是歧视,厚此薄彼。每一个“待优生”因为自己的落后,心中交织着各种情绪,“自卑”、“胆怯”、“叛逆”,并和老师、优等生之间有一种天生的距离感,因而导致一系列对抗反应。但是我们不但不能放弃差生,更不能排斥差生,而且应该更多地关心他们,了解他们,研究他们,找准他们落后的原因,给他们更多地帮助和鼓励,才能为实施我们的策略做准备。我们恰恰要多给“待优生”盛出一碗,时时刻刻让他们觉得你没忘记他,没有忽视他,让他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。而恰恰就是这部分“待优生”是最容易被打动的,你敬他一分,他会敬你十分,你爱他一分,他会爱你十分。

工作中,我们勇于担当起“首领”、“家长”“朋友”等角色,并以此冲淡老师的角色。当“首领”,是让他知道服从你的指挥;当“家长”,是代替家长给与一份关爱;当“朋友”,是为了让他信任你,把心里话掏给你。教师对学生的仁爱关怀是学生对学习、成长形成积极态度的重要因素。教师对学生的仁爱关怀,会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信心,并会回馈你一份双倍的尊重与敬仰。

所以,当你工作累得满头大汗的时候,会有人去给你擦汗,甚至为你捶背;当你来到他们中间时,你会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和谐气氛;当你和他谈心的时候,会有人把自己最私密的事告诉你;………这些都不足为奇。

本项策略要点:一定要让他感觉到你为他多盛了一碗,对待他比对“优等生”还好。不要以老师的威严面对他们,而用“家长”、“朋友” 、“首领”的角色出现在他们面前。缩短师生间的距离,从而探出他们“落后”的原因。

()顺势引导,又叫顺势修剪,把他们最本能的力量挖掘出来,转化成养分,转化成进取的力量

要做到有效地教育,必须做到高度的尊重,这是信心教育法核心法则。这批孩子大多情商高,个性强,本性善,精力旺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,面对这种学生,我们应象园丁修剪苗木一样,对于这种所谓的“歪脖”苗,既要讲究 “长势”,又要讲究“修剪”,我们又叫“顺势修剪法”。

比如:一群在角落里偷着吸烟的学生,当他们看到老师过来后,会马上把烟蒂扔进草丛或踩在脚下,这种不文明行为既败坏校园风气,又有安全隐患,还影响环境卫生。但我却对他们说:“不用偷着吸,走,到乐器练习室,大胆放开吸。”、“你们长大了,沾染上烟瘾不足为奇。”在我的“强力督促”下,他们会跟我来到乐器练习室,羞涩地掏出香烟,不自然地抽起来,在这个过程中我要问一下香烟的牌子、价格,以及他们父母的工作、收入。语气中既带着调侃的味道,又有“敲打”的滋味。这样做的目的:1、让他们知道老师能像对待朋友一样宽容他,还要让他产生一种挥霍父母“血汗钱”的羞愧感。2、让他们体味一下,在老师眼皮底下公开抽烟的尴尬滋味,为后面满足老师提出的条件做准备。3、老师提出的条件是:不在其他任何地方抽烟,逐渐改掉抽烟的不良习惯,如果实在想耍酷、玩潇洒,可以当老师的面抽,但抽完要满足老师条件。例如:打扫卫生、完成练习作业等。

再比如:笔者所在的活动班,有早恋现象,有的直接影响了学习和成长,我们也是采取了“顺势修剪”的办法。对于私底下交往的学生,为了让他们感觉到一种 “疑似被监控”的状态,进而产生一种“疑似被敲打”的感觉,我故意设计一些让他们两人有牵联的因素,比如,故意让他们结对子、划小组,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极有可能知道他们的“内情”,又似乎蒙在鼓里;既有 “认同”他们的倾向,又有“反对”的倾向。使他们一直处于一种收敛状态,从而避免了消极因素的出现。

对于在公开场合交往过密的男女同学,我会当着部分同学的面以“朋友”、“非班主任”、“旁观者”的姿态开个玩笑:“你的那位呢?怎么迟到了?”、“某某有个练习没做完,你快帮帮她吧。”、“那位来找你的同学挺帅啊!” 这样做的目的:1、不采取强制的管理措施,以免失控情绪的发生,又能使他们在一种涩涩的“甜蜜”中激发起一种“羞怯感”.2、让他们感觉到同学老师都知道他们的事,产生一种“孤立”感觉,进而收敛一下自己。

笔者还碰到过一位在“失恋”中颓废不振的学生,我和他进行了坦诚的交流,知道了他的底细。原来,是另一个班的女同学现在不和他交往了,于是这位男同学便开始一蹶不振,有时还偷着酗酒发泄情绪。在一个合适的场合,我当着他的几个知己同学的面,用开玩笑的口吻对他说: “某某这样的媳妇,你能娶回家吗?像个金丝雀,你娶得起吗?你将来用什么办法养活她?”、“好好学习,多学点知识,多长点见识,将来混能出人头地,你看,有多少媳妇在等着你?”说的全是一团不着边际、不修边幅的玩笑话,但起到的作用很大,后来这个学生果真变了,他把所有的情绪发泄在了长笛演奏上,有时甚至主动找老师学习声乐等技能课,还参加了今年的艺术高考,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。这是个典型的变“废”为“宝”的案例。  

我们认为:在教育操作中,之所以取得了明显效果,其关键是采取了“尊重”、“顺势”的态度。在认同他的心理、生理的同时,也赢得了他的认同尊重,并把他极端的情绪转化为一种进取的力量。

本项策略要点:进行这种操作,应尽量在课外艺术活动课堂管理中实施,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,灵活运用。比如有网瘾的,可故意定期给他创造机会上网,让他去查资料、下载艺术活动资源等等。让他感觉到:老师不仅知道他有网瘾,还尊重他的需求,从而让他既有一种“满足感”又有一种“羞愧感”,从而为满足老师的要求奠定基础,以达到让他收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目的。

同时,一定要讲究“顺势”,也就是“认同”和“尊重”, 并在做到第一条的前提下进行,必须让学生觉得你既是“首领”又象“家长”、“朋友”。目的是把“待优生”心理中最本能的力量,给予一种正确导向,让他向着适合他成长的方向发展。也就是我们说的“顺势修剪”。

反过来说,如果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,把这些被“残苗”、“歪脖子树”、“朽木”搁置起来,任其自由发展,并把他们这样推向社会,让他们“脑壳空空”地在社会上生存,那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核心。

以上是我们在音乐专业活动课中的一些实践案例,期盼批评指正。

 

相关阅读:

    没有相关信息

新闻签收: